今天收到招財媽的一封轉寄信,主旨是請大家踴躍連署反廢除繁體中文!!
說實在的,我在一開始知道聯合國認同中文簡體字時,我並不驚訝,因為對岸中國給我的印象,就是反傳統,而他們強大的政治力自然也會促使聯合國認同簡體字.

不過,在得知全球網友們的熱烈連署後,讓我很感動,原來,有許多人並不像我一樣冷眼旁觀,只在心中暗自地爲繁體字感到悲哀而已,而是大力拯救繁體字的存在.

雖然我很懶,在寫字時會偷偷用到簡體字,或是在打電腦時用火星文,但深愛中國文化的我,真的還是喜歡帶有意義的繁體字.每一期【讀者文摘的最後,有一篇跨頁的『字海迷蹤』單元,會提到漢字的發展、異形字或是常見的誤用字,這些趣味,絕不能從簡體字可以體會的.

所以,也請大家踴躍連署「反廢除繁體中文」!

網址:http://www.gopetition.com/sign.php?currentregion=237&petid=8314

然後填寫以下資料:
Title: : Mr (先生) Mrs(結婚的女士) Ms(不知有沒結婚) Miss(未婚)
第二個:名字
第三個:姓
第四個:你的email
第五個:(寫不寫都可以)
第六個:地區
第七個:(寫不寫都可以)
第八個:(寫不寫都可以)
【country】:Taiwan----重點

最後寫完後按 sign. 就行了~

有點難連..請耐心等候..^^
請多試幾次喔!感激不進


以下轉貼媒體上關於繁體字連署的相關發表
---------------------------------------------------------------------------------------------------------------------------------
反停用繁體中文 全球4.5萬人連署【2006/04/09 聯合報】 記者陳立儀/台北報導
 

最近網路上流傳一封呼籲大家連署反對聯合國於二00八年文件停用繁體中文的郵件,昨天為止已吸引全球四萬五千人次連署;國內入口網站蕃薯藤也注意到這股網路效應,將相關議題與部落格集合成專區,不過台灣網友至今不到百人投票,網友大量轉寄催票,捍衛繁體中文。 

由國外網站www.gopetition.com發起的「向聯合國二00八年廢除繁體中文說不」的連署網頁,近日被網友大量轉寄,進入該網頁後,只要輸入個人姓名、電子信箱與所在地,就可完成連署。目前該網站已有超過四萬五千人連署,但台灣地區連署人次仍未破百。 

「我的名字很美!請不要更改我的名,換了名字,我就不是原來的我」、「請不要讓中國文明的通路斷絕」,網友用詩一樣的文字,在蕃薯藤專區的留言版上記下反對理由;也有年輕網友認為繁體字比較漂亮,反對聯合國的決定。 

但YAHOO!奇摩、PChome等入口網站表示沒有設置相關議題連結的計畫。 

一位轉寄這封催票郵件的網友認為,當簡體字成為唯一的中國文字後,進口商品的中文介面和說明書可能只看得到簡體中文,對生活上造成的不便將持續延伸;多數網友認為繁體中文是中國五千年歷史的象徵,沒有人有權利抹殺。 

要捍衛「中華文化遺產繼承權」 )【2006/04/11 聯合報】 魏林梅/中文數位化技術推廣基金會秘書長(台北市)
 

大陸教育部在「漢字簡化方案」發布五十周年答記者問中,周有光先生表示,規範漢字,包括簡化字和常用字在大陸已通行,小學教師認為簡化字好教,小學生易學易寫。不過從實際應用方面來看,中國文字很多,簡體字只有二千二百卅八個。專家統計過,一般人讀書寫字大約需認識六千七百多個,簡體字的使用每寫一百字,平均寫到的單獨簡化字僅七個,類推簡化字廿六個,其餘六十七個還是傳統的正體字。從這一統計來看,簡體字不夠多也不夠用。 

簡體字的數量,紀錄日用彝倫的事物,或可無慮;然而面對老祖宗豐富的文化遺產,數量明顯不敷使用。二來紀錄它們的文字,並非全為簡化,率意簡化,必滋淆亂,如同對全球宣布放棄文化遺產繼承權。甚至跨越國界的網路電子書、網路資料庫,亦將面臨傳輸缺空字,而理想落空。 

稍加觀察社會現象之一隅,國人為小孩選取名字,多從蒐錄豐富的康熙字典內搜尋,而全球資訊傳輸使用的字形研訂,也多半參考這本字典,它的數量可是高達四萬多字。裡頭許多文字並未簡化,甚至很難簡化;民眾也可能因此面臨無法轉成電腦字碼,導致出現無法在銀行開戶的窘境。 

各界華社中,香港學者指出,簡體字方便快捷,但也會阻礙文化的推動,文字簡化不可「一刀切」,簡體字若成單一標準,將使中國文化研究出現斷層。菲律賓華文學校認為,只要熟悉正體字後,大部份的簡體字也能無師自通。新加坡尋求雙贏的方法,則是執行「識正用簡、正簡並行」的策略。美國AP(大學先修課程)項目既承認簡體字,也承認正體字,簡體與正體字自在交流。 

由中華文化傳承及歷史銜接上來看,漢字是世界僅存的象形文字,秦始皇之後二千年漢字並沒有大變化,因而在閱讀古籍時,不需要翻譯就可以直接了解其意義,這不但是老祖先創造文明的智慧,更是全世界使用文字的奇蹟。 

很多學古典英國文學的人都知道,四百年前用古英文所寫莎士比亞戲劇,是需要透過翻譯才可以了解。現今資訊發達,電腦已可在彈指之間,「化正為簡」或「化簡為正」,資料方面的流通實不構成問題。台灣二千三百萬人,要以捍衛整個中華民族的資產為目標,讓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寶藏能永續傳承。 

孔子看不懂現代論語【2006/04/11 聯合報】鍾隆榮/教師(台北市)
 

十日「救正體字,台灣知識分子太沈默」一文提到,孔子若復活,看到簡體字版的「論語」,也會長嘆三聲。其實,孔子若看到正體字版的「論語」也會長嘆三聲的。 

因為孔子生於春秋時代,所以「論語」成書之年代,當時通行的文字是大篆,因此最早的版本係用大篆寫成,當無疑問。而且最初流傳的「論語」有魯國人傳的「魯論」、齊國人傳的「齊論」及孔壁發現用古文寫的「古論」三種版本。「齊論」和「古論」已亡失,今天的楷書版「論語」是「魯論」版;是不是孔子的原意,和最早的大篆本是不是一致,完全無法確定。如果孔子復生,定會長嘆,因為他看不懂楷書。 

文字的演變軌跡,一般朝簡單化和音符化前進。中文裏的形聲、轉注和假借,就是音符化;而且中文字泰半是這種音符化的字。真正純象形字不多。甲骨→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走的是簡單化。中共改用簡化字,和李斯當年用政治力量推行小篆,作法一樣,走的也是簡單化這條路。如果中共也強力推行,約定俗成,未始不能成功。因為它符合語言的演變規律。 

很多人反對簡化字,是基於文化傳承上的考慮。由甲骨到楷書,經過四種書寫方法的變化,文化傳統也沒動搖過啊!何必害怕呢?大陸官方推行簡化字,民間學正體字的還是很多。有些店招,及商人印的名片用的都是正體字。台灣不也如此,官方維護正體字,民間用簡化字的就從來沒斷過。 

中國書法可用以修心養性,可當藝術品觀賞。只要學寫書法,一定從正體字入手。大陸很多父母從小就逼子女學書法,很多大學設有書法研究所(反觀台灣一所都沒有)。這樣看來,何必害怕正體字會消失,會邊緣化呢?只要書法不死,正體字還是有它的市場。 

文字的美都不見了 邱昇元/待役(北縣五股)【2006/04/11 聯合報】
 

第一次感受到所謂的繁簡之別,是從使用電腦上網開始,當時收到一封亂碼的郵件,當下的反應是馬上殺掉,後來知道只要把編碼改成簡體中文,就可以看到這些跟所學的有點不太一樣的文字,不過我還是看懂了全部的內容。 

看懂簡體字並不難,可我打從心裡覺得這個文字實在是太簡略了,很多字簡略到跟原本的字體差了十萬八千里,原本的美感都不見了。 

上大學後,上了一堂中國大陸文教的通識課,又再次接觸到簡體字,也知道了原來繁體字的存廢在民國初期早已熱烈討論,雙方拔河多年後,國民政府定下繁體不可廢、可簡化的基本方針,還頒布了第一波簡體文字,只是隔年又收回成命,其後歷經抗日、內戰,最後國民政府退到了台灣。但共產黨卻繼續推動簡體字,建政後並改進增加更多的簡體文字。國民黨政府早就放棄了推行簡體文字的計畫,沒想到多年後,竟再度引發繁簡之爭的現象。 

只要台灣保持經濟競爭力,不被邊緣化,繁體字自然會被繼續使用下去,至於台灣有沒有能力保存這項中華文化資產,還是只能交由歷史做最後的決定。 

救正體字 台灣知識分子太沈默 【2006/04/10 聯合報】 李昱宏/大學講師、旅行文學攝影作者(嘉縣太保) 

聯合國據稱要在二○○八年完全以簡體字取代正體字,當香港與海外華人圈一片嘩然之時,卻少見台灣發出類似的吶喊。當德國、韓國、美國等等國家的中文學者大聲疾呼聯合國切莫獨尊簡體字時,似乎台灣的知識界依舊渾渾噩噩,其實作為一個老師也作為一個作者,我實在難以想像當優美的中文世界被醜陋不堪的簡體字佔據時會是怎樣的情形? 

當年中共以簡化文字以方便教育廣大的農工階級為理由簡化了中國字,但是五十年過去了,筆者在大陸旅行時卻還是經常遇見年僅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竟然是文盲,莫說他們不識得真的中國字,最可笑的是連中共當局推廣了五十幾年的簡體字,他們也一概不識得,可見中國字是否需要簡化並非真正的關鍵,真正的關鍵是普及的教育。 

韓國學者主張不能獨尊簡體字,因為韓國文字在某種程度上遠比中文更難使用,我見過我的韓國朋友的韓文字典,令我訝異的是韓文字典中有大量的中文,例如弱肉強食這句成語在韓文中的確有對應的韓文字,但是在字典上的解釋卻以中文解釋,當時我不解的問我的韓國朋友,他們表示因為韓文比較淺顯無法解釋所有的字義,所以必須以中文解釋,君不見韓劇大長今當中有關醫書與食譜,當時韓國人所使用的文字即是如假包換的中國字,試問要是韓國人也決定獨尊簡體字,那麼韓國人如何了解過去的歷史? 

不僅韓國如此,在日文中也有類似的狀況,他們稱成語為四字文熟語,諸如三人成虎、四面楚歌、一字千金,完全皆以中文書寫表示。 

我在四川時認識了一個成都大學中文系畢業的朋友,他說在大學中他們必須修習「古代漢語」這門課,就是學習如何寫真的中國字,筆者在海外時曾遇到一名交換學生,他當時還在北京的人民大學學習中文,一日他將大陸出版的論語給我看,我告訴他若孔子再生看見了這樣的文字恐怕也會從墓地爬起然後長嘆三聲。如今中共在海外如火如荼的開設所謂的孔子學院,不知道孔子地下有知作何感想? 

前幾年筆者曾經看過一篇投書,該作者主張以正體中文作為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項目,可惜未獲重視。泛綠人士對於共產黨深惡痛絕,如果要在文化上與共產黨分庭抗禮,那麼讓中國字回歸正體就是一個絕佳的議題,讓真正的中國字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就是一個重要的關鍵。 

推廣中國正體字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於我們不僅理直氣壯,於對岸共產黨也莫可奈何,畢竟是他們自己自毀長城,這樣的時機我實在不知道,為何這個處處想辦法與共產黨周旋的政府會顢頇到不知道利用?我也想不透為何台灣的知識份子這般的沉默?甚者已經有大量的老師採用簡體字版的教科書上課,而台灣的某些大學也舉辦簡體字識別大賽,我想對於中國字的真偽繁簡之爭,於政治上我們或許可以妥協,但是於文化上難道我們要繼續沉淪嗎? 

由繁入簡,中國文字瀕臨滅亡 2006.4.7 中時電子報民調分析稿/洪茗馨 

中國古老文字之美,美在它是盤古先民生活的一部分,是老祖宗留下的珍貴遺產,美在它的字體皆是完整方塊字,像某種圖騰印刻,美在它的每一個單字各自有其不同義涵,組合起來又成新的語辭。中國文字從結繩記事開始,一步步慢慢演進而成甲骨文、籀文、小篆、隸書、草書、楷書到行書,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之美的正繁體字,是一部中華文化\歷史縮影,如此美麗的中國文化傳承,如今,卻因為政治形勢的強與弱之別,逐漸被簡體字取代,讓中國文字陷入可能失傳甚或滅亡的危機。 

由於聯合國宣布2008年內部公文將一律採用簡體字以取代正體字(繁體字),中文字繁簡爭議再次被掀起。

相信許多人都有著相同記憶,在我們學習注音符號、以手拿筆練習寫字的那些學生生涯階段,老師們總在課堂上,用粉筆一筆一劃描繪、講解中華文字起源是依據六書,即象形、會意、指事、形聲、轉注、假借,中華文字的演進在漢朝程邈形成隸書後,其後朝代再形成楷書、草書、行書,繁體中文字大致定形。 

繁體中文字的優點非常多,雖然筆劃較為繁複,每個中文字含有多重意思,可以延伸出多種解釋及詞語思路,透過象形字體的協助,在背誦記憶上更容易牢記,一旦學會,就不容易忘。 

反觀中國使用了五十多年的簡體字,許多字仍然由繁體出發,簡省筆劃變成簡體,造成字與字之間,相似度極高,非常容易混淆,失去思緒表達,同一個字,繁體與簡體意思就差很多,雖然速成,快寫,卻對理解能力產生負面影響。 

繁體字歷經五千年歷史、文化薰陶演進,堪稱藝術文學精華,豈是簡體字所能媲美、所能比擬。以現在使用繁簡中文字來看,就在日常生活中發生很大問題。例如最多人引用的「麵」字,明明是麥粉作成的「麵包」、「麵條」、「煮麵」,硬是要將它改成「面包」、「面條」、「煮面」,又例如「頭髮」變「頭發」,說有多不倫不類就有多不倫不類,整個中文字的義涵都被張冠李戴了。 

中國用簡體字取代正繁體字,雖然因使用簡體字人口高達13億,相較之下,台灣只有2千3百萬人,但許多古文經典仍然保留繁體中文字的原字原義,中國年輕一代要讀懂文化古籍,不僅得翻閱繁簡對照表,甚至據說還得找翻譯,重新學習繁體中文字,如此本末倒置,是將中國文化傳承也三反五反,通通革命掉了!

使用簡體字 77%民眾說NO 2006.4.7中時電子報

根據外電報導,2008年起,聯合國所有中文文書將只使用簡體字,取消現行繁簡並行的方式。網路上已經有不少網友發起串連,希望結合網路力量,簽名反對這項政策(http://www.gopetition.com/region/237/8314.html)。最近成為熱門轉寄郵件內容。但是根據中時電子報電話民調發現,高達66.4%的受訪民眾不知道2008年之後聯合國所有中文文書將只使用簡體中文,當然也不清楚這樣的政策,可能會使台灣在國際上的能見度持續降低。 

兩岸交流日漸頻繁,民眾生活遭週出現簡體字的機會也大為增加,但是對多數民眾來說,簡體字由於是沒有規則的簡化,如果沒有經過學習,看的懂得民眾並不多。根據中時電子報電話民調發現,完全看不懂簡體字的民眾高達44.5%;另外有41.5%的受訪民眾認為懂一點點簡體字;只有14.5%的民眾自認為完全看的懂簡體字。完全看的懂得民眾又以20~49歲的民眾為主;完全看不懂的民眾則以50歲以上為主。 

值得注意的是有26.7%的受訪民眾認為學生應該學習簡體字;51.5%的民眾反對;21.7%的民眾沒意見。顯示兩岸國力的差距讓部分民眾覺得下一代應該具有辨識簡體字的能力。 

不過學習是一回事,使用又是一回事。只有7.5%的民眾贊成未來台灣全面使用簡體字,高達77%的受訪民眾持反對意見。顯示雖然有部分民眾認為下一代應該看的懂簡體字,但卻不認為台灣應該放棄正體字的使用。特別值得注意的是,19歲以下的民眾是反對最力的年齡層,高達92.3%的19歲以下民眾都反對台灣未來全面使用簡體字。

這份問卷也問出一個讓人覺得矛盾的現象,高達65.2%的受訪民眾不擔心國際上全面使用簡體字會讓台灣更加邊緣化;有點擔心佔20.8%;非常擔心只佔14%。這樣的結果到底是台灣民眾對自己非常有信心,還是台灣民眾根本對於是否被國際邊緣化毫不在乎,值得玩味。這個問題,也是19歲以下民眾最不擔心被國際邊緣化,比例高達84.6%。 

一個民族的語言、文字固然是與時俱進,但若因為國際現勢,反而讓劣幣驅逐良幣,實非國家民族之福。 
中時電子報是於四月三日到四月六日,以中華民國家戶電話為樣本,成功訪問一千零七十七名受訪者。

譚克:部分簡體字無邏輯 違反造字原則 張筱雲/慕尼黑三日電 2006.4.4中國時報 

日前傳出二○○八年後,聯合國使用的中文一律採簡體字之後,引起全球廣泛爭議。雖然聯合國的決定並不能代表全世界,但仍具有某種重大象徵性意義。 

多年來,正體(繁體)字逐漸式微,簡體字已經處處占上風,已成無法阻擋的時代趨勢,現在更進一步確立它唯一標準的權威地位。聯合國的宣布,更引起正體字擁護者的一陣恐慌。 

簡繁之爭 非少數服從多數 

過去香港用正體字,九七回歸之後,大概不久也難逃「淪陷」命運,從此台灣將成為無力挽狂瀾的正體字最後「保皇黨」。對中國來說,台灣是推行漢字簡化的主要阻力,懷疑部分香港市民對簡體字不接受,是受到台灣影響,批評台灣反對簡體字,是把文字改革和政治問題混為一談,因此近十年來運用各種管道和力量,務必「除之而後快」。 

中國政府特地請出現百歲的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先生為其背書,他表示:「用兩種字體是沒有必要的,簡體字的盛行證明簡化方向是對的,同時,我們國家在國際上的影響越來越大,世界各國學中文的人愈來愈多,簡化字慢慢會變成中文唯一的標準。」 

但實際上,學者專家持有不同看法,學術是實事求是,並非靠「大吃小」、「積非成是」、「少數服從多數」,就能解決問題。 

慕尼黑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譚克(Roderich Ptak)教授就對全面推行簡體字不敢茍同,他指出:「我們系上雖然也有改寫成簡體字的古書,但『繁從簡』是不可能的,我要求漢學系學生繼續簡繁並用,掌握兩種字體,否則無法看古書原本,如何作學問?簡體字歷史只有幾十年,中華文化卻有幾千年歷史,漢學研究專題和項目的年代都是簡體字發明之前。」 

不少簡體字根本違反造字原則,毫無邏輯規章,在譚克所長看來簡直是慘不忍睹,所以堅決反對中文簡體化。最理想的解決辦法是,讓政治歸政治、學術歸學術,兩岸專家就事論事坐下來談,找出折衷之道,能簡的簡,不能簡的或「簡得沒道理」的,還是讓它保持原貌,以免外人一頭霧水,到最後自己人也看不懂中國字,目前大陸文化斷層的問題很嚴重。 

樂觀的譚克所長,對正體字翻身仍抱一線希望:「漢字簡化幾千年來一直在緩慢進行,德國現在不是實施新德文制度?幾年之後,發現不行,趕緊修正甚至走回頭路,或許簡繁(正)體字也會回歸到理性的道路。」 

簡體字易學 正體字不易忘 

他又說:「況且,風水輪流轉,德國近來學拉丁文又熱門起來,或許,哪一天堅持用簡體字的人會覺悟,發現繁體字才是正統。」 

簡體字真有那麼方便簡單嗎?許多學中文的德國學生透露個人經驗:「學簡體字一開始很高興,筆劃少好多,比正體字簡單省事,後來發現,其實討不到什麼便宜,因為容易搞混,很多字太相像,很多字明明是同一個字,意思卻風馬牛不相干,麵包、麵條的麵,和臉面的面是同一個字」,指導教授告訴他,因為正體是象形文字,雖然較不容易學,但也比較不容易忘記。最後,這位德國學生質疑中國推行簡體字的官方說法,他不認為少幾撇筆劃就能省時省事,甚至達到減少文盲目的。 

2008起 聯國中文文件全用簡體字 【2006/03/24 聯合報】 記者華英惠、陳東旭/北京—台北連線報導

北京中國應用語言學會會長、原中共國家語委副主任陳章太向北京晨報表示,聯合國已決定自二○○八年以後,原在聯合國同時使用的中文繁體、簡體字,一律使用簡體字。

中共一九七一年進入聯合國後,全面推動中文簡體字,排除繁體字。聯合國有關一個國家使用的語言文字相關條例也規定,所有社區語言文字和語言文字來源國所使用的現代語言,應保持一致。

中華民國未退出聯合國前,聯合國所有的中文文件,都是使用繁體字。由於中共當年推動簡體字有許多阻力和障礙,長久以來,聯合國一直是繁、簡字並行。但近年因中共政經實力大增,聯合國與其他國際組織有關中文版幾乎都朝簡體字的趨勢走。

大陸著名語言學家、現已百歲高齡的周有光指出,聯合國正準備把所有的中文文件都改用簡體字,因為用兩種字體沒有必要。他說,如果用了簡體字,就證明簡體字的方向是對的,是得到全世界多數人同意;同時證明中共在國際上的影響越來越大,世界各國學中文的人逐步增多,在這種情況下,簡體字慢慢會變成中文唯一標準。

目前繁體字用於台灣、香港、澳門和北美的華人圈中,使用人數約為三千多萬。簡體字用於大陸,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東南亞的華人社區,使用人數超過十三億。另外,像日本、南韓原也有一些漢字,近年已陸續出現簡體字。 

觀察站》繁簡之爭 國力就是實力【2006/03/24 聯合報】聯合報記者陳東旭

認同、支持中文繁體字的人一定很感慨,國民黨當年不僅丟了江山,沒想到半個多世紀後,原本世界通行的繁體字都要在國際舞台上消失。一旦簡體字成為國際主流,通行繁體字的台灣勢必受到另一波打擊,企業界、教育界、甚至國際交流都會受到困擾。

簡體字與繁體字爭論多年,不論從藝術、傳統、便捷、或歷史來說,都各有支持觀點。但國力就是實力,使用繁體字的三千萬人口要對抗使用簡體字的十三億人口,確實有困難。

繁體字原本通行世界各國,但因為「西瓜偎大邊」,很多國家都已見風轉舵。例如澳洲紐省近年即將高中會考的中文試卷,由過去提供繁體和簡體兩種中文字,改為只提供簡體字;加拿大的卑詩省教育廳早先制訂的中文課程綱要,是繁、簡體並用,但修訂後的中文課程綱要,已希望教師先教簡體字,適當時機再教繁體字。

同樣是使用繁體中文的香港,近年接受簡體字的速度更快,不僅各大企業網站同步架設簡體版,販售簡體字的書店是愈開愈大、愈開愈多。各國華人社區,隨著大陸移民人數漸多,簡體字的招牌也愈來愈多。這樣的趨勢足以說明,簡體字空間愈來愈大。

回看台灣,不論是台大的「全美各大學中文研習所」,或是台灣師範大學的「國語中心」,都已重視簡體字的存在事實。國語中心一位老師指出,「不教簡體中文,不會再有外國人來台學中文了!」現在只要上Google搜尋引擎,要找的資料,簡體字網頁幾乎都已超過繁體字。

簡體字未來居主流已勢不可當,這也是台北市長馬英九再三呼籲要將繁體字列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因素。簡體字變成主流後,以繁體字為主的台灣,要與世界各國交流,將多一道障礙;而對台灣下一代來說,若迫於趨勢還要再接受簡體中文,將是另一個夢魘。 

2006.03.24中國時報 求快文化 忽略繁體字價值 周群英/桃園八德(研究生)

據新聞報導,二○○八年以後聯合國將僅用簡體字,廢除使用繁體字。這其實不是「新」聞,因為它是一個可以預估的趨勢。從歷史來看,文字作為人類最重要的溝通媒介之一,它必然將隨著人與人之間日益頻繁的互動而被要求加快傳播速度。如今則輸入幾個按鍵便可輕易修改和傳送的電腦螢幕上,這一路過來,反應的是以「交換價值」為首要考量。 

然而,文字作為一個民族最重要的文化要素之一,它並不只有「交換價值」,還包括「使用價值」,這一點尤其表現在象形文字上。象形文字不僅具有美感,而且富於結構。因此,在古代,當人們說某人的詩詞寫得好,指的並不只是其筆下的高妙意境,還包括文字排列在一起而構成整體的視覺美感,而這種美感甚至可能引發人在倫理層次上對善的追求。 

從「交換價值」的角度來看,簡體字自然比繁體字有競爭力多了。它筆畫少、好寫、好學。但是,若從「使用價值」的角度來說,簡體字又大大不如繁體字那樣蘊含文化與美學的深度。只是,仍然位居文化第三世界位置的中國文字,若想要在當今一切強調速度和效率的世界得到現身的機會,那麼從對繁體字的書寫轉向對簡體字的使用,似乎成了必要的妥協。 

然而,還以中文為母語的華人,究竟應該如何看待這樣的妥協?會不會對妥協產生焦慮?對於自幼便讀、寫繁體字長大的人來說,在目睹將來繁體字可能成為歷史的現實時,會有一種複雜的感覺就是,人尚且在世卻已經看見自己的墳墓。 

2006.03.25中國時報 創造繁體字價值! 蔡志浩

媒體報導,聯合國宣佈從二○○八年起,中文文件一律只用簡體字。對於在台灣的繁體中文使用者來說,必定會擔心,簡體字是否會成為中文的統一書寫系統,讓繁體字走入歷史。 

我要說的是,繁體字確實面臨危機,但不全是因為簡體字的普及。國內想維護繁體字的人,不論是因為反共而反簡體的統派,因為反中而反簡體的獨派,或以反異端的心態來反簡體的傳統派,都搞錯了方向。要確保繁體字不致死亡,就要建立健康的競爭心態,光是「反」是沒有用的。 

我們必須認清事實:簡體字與繁體字都是現代漢語的書寫系統,兩者都能同樣有效地紀錄現代漢語,兩者的讀者也都能同樣有效率地閱讀。簡體與繁體,是競爭的兩套系統,與政治立場無關,也與正統或異端無關。如果只是「反」而不競爭,如果不能放棄自以為正統的觀念與意識形態,再怎麼努力地反簡體字,也救不了繁體字。 

兩周前,我在「閱讀心理學」課程談中文閱讀,剛好討論過這個問題。有同學在課堂上回應,他上網查資料發現簡體的文件往往比繁體多。他認為,不能讀簡體字等於失去一個獲取訊息的重要管道,所以我們的中小學應該開始教簡體字。 

這個觀點非常務實,但以台灣「反簡體」的現狀,大概很難實現。台灣接納簡體字不見得對繁體字有負面影響,抗拒簡體字也不見得救得了繁體字。我要強調一點:在網際網路的影響下,繁體字面臨的最大威脅,不是簡體字,而是繁體中文使用者的創作愈來愈少。 

台灣是個繁體字大國,再加上經濟發展的水平與網路的普及,照理說台灣人可以創作許多有價值的文章發表在網路上。很可惜的是,台灣人不太喜歡寫。例如,很少台灣人為維基百科貢獻內容。另一個例子是台灣的部落格文化,台灣趕上了部落格的潮流,然而大部分的部落客如果不是忙著轉載在網路上找到的文章,就是摘錄別人的文章,只有極少數的人願意花時間產生一些原創性的內容。 

網路提供了以小搏大的機會,但我們卻沒有好好利用。台灣人太習慣等著用別人做出來的東西,自己卻很少創作。如果大部分的台灣人還是只想要讀別人寫好的文章,用別人設計好的軟體,自己都不動腦筋,不寫,也不創造,那麼,繁體字總有一天要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坑。到時,就怨不得別人了。不是簡體字害的,也不是共匪打壓。一切,都是我們自己造的孽。 

如果台灣人可以持續用繁體字創作出許多有價值的內容,在世界的各個角落都一定會一直有人想學繁體字。我們應該努力創作,讓世人覺得「不能讀繁體字等於失去一個獲取訊息的重要管道」。這不只是振興繁體字的最好方法,也是發揮台灣影響力的最好方法。 (作者為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黑白集 文化邊緣化【2006/03/26 聯合報】 

聯合國自二○○八年起,中文文件將全部使用簡體字,簡、繁並行的現況即將不再。台灣邊緣化的危機,不但出現在經濟,也在文化上拉起警報,台灣在華語文化圈扮演的角色越來越淡出。 

中共當年推行簡體字,著眼於易學、好寫,在幾億文盲的環境,快速推動普及識字,有其時代背景的考量。當年中共鎖國,一窮二白;反觀台灣,經濟起飛,且以政府力量推動中國文化,因此台灣人口雖少,卻仍能在中文世界保持簡、繁體字分庭抗禮的局面。但是,時勢丕變,大陸改革開放後,經濟、文化影響力快速提升,尤其文革時期批孔揚秦,如今卻在世界各國廣設孔子中心,推動中國文字與文化,簡體字於是變成主流。 

外交部義正辭嚴,指斥聯合國只用簡體字為「不可原諒」,但是,政府對於繁體中文可曾有過愛惜之情。教育部正在正式推廣「羅漢文」(漢字加羅馬拼音)姑且不論,台灣雖然繼續使用繁體字,但文字只是載體,更重要的是文字承載的文化積累。這些年來政府將本土化與中國文化截然區分,對文化傳承毫無敬意,又有什麼顏面指責聯合國棄繁就簡呢? 

「去中國化」用在政治也就罷了,但是斬斷文化根脈,使我們的子孫在歷史時空中漂流無依,毋寧更不可原諒。 

2006.03.26  中國時報 文化字 VS.簡化字 莊淇銘/北市(台北教育大學校長) 

學生問我:聯合國要使用中文「簡體字」了。「繁體字」會不會邊緣化?筆者一點也不擔心。 

首先,我對「繁體字」及「簡體字」的名稱就不表認同。這種文字的區隔稱呼來自簡單的想法,認為文字的功能只在溝通,所以,越簡單越好。因此,稱我們使用的文字為「繁」體字,稱中國使用的為「簡」體字。這會誤導讓人認為我們的字很「繁瑣」,中國使用的文字很「簡單」。 

文字的溝能絕對不只是溝通,文字還具備了「創造」、「文化」及「藝術」等功能。造字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我國文字基本上以象形為主。如「田」、「川」等都是依實際物體的形狀而創造出來。所以,學文字時,還可以學習創意。其次,語言會隨著時代而演化,學文字的過程也會學習到不同時代的文字文化。比如,寫對聯是我國文化之一。我出上聯「此木為柴山山出」,讓你對下聯。學生說:這上聯很簡單,應該不難對。我說:你要看出其中的奧妙。「此木」這兩個字合起來就是「柴」,「山山」兩個字合起來就是「出」。學生聽完後,嘆到,果然厲害。 這怎麼對呢?告訴學生說:有人到了黃昏,看到炊煙裊裊。腦中一閃對出了「因火成夕夕多」。學生聽了後,拍案叫絕。我說:這種精緻的文化創意,在「簡體字」中就很難見到。再者,文字也是藝術的一種。英文的不同字體,本身就是藝術。「繁體字」也是一種藝術,曾被學者稱為世界最美的文字。其中,書法展現出來的藝術境界,讓許多藝術家嘆為觀止。 

基於以上幾點,我不以「繁體字」及「簡體字」來區隔兩種文字。我以「文化字」與「簡化字」來區隔此兩種文字。至於在溝通方面,我也學了「簡化字」。我兩種文字都看得懂,多認識一種文字有何不好?所以,我不認為「繁體字」會被邊緣化。相反的,我認為「繁體字」的創造性、文化性及藝術性會越來越受到重視。所以,本校的華語中心稱「繁體字」為「文化字」。我對我們的文字很有信心! 

文字戰 文化戰 豈能無言以對? 【2006/03/28 聯合報】 黃連忠/大學助理教授(北縣新店) 

上週末筆者出席台灣師大華語測驗中心主辦的會議,那是一場針對外僑或外國人來台灣申請就學而準備的華語能力測驗階段性報告,然而各校的代表發言時卻將重點集中在本國語文政策的相關問題上,列席的教育部官員誠懇的回應一句:「上級交代今天我不能談政策!」此話一出,全場頓時驚愕默然。 

在此會議的前一天,驚聞聯合國將廢止正體字而改採簡體字,這個消息讓與會的老師們憂心未來正體字在國際間推行的空間與動力,然而教育部官員的「不談政策」,卻真正的點出目前台灣根本就沒有明確的語文政策。 

政府對現行國語文的推動似乎因所謂的「文言文與白話文」、「火星文」或「台灣本土語文」等諸多枝節因素而顯得曖昧不明。環繞著背景複雜的政治因素與意識形態,不知何時本國的語文政策卻變成如此隱晦不明,對內不能團結國人心志,提高文化素養;對外不足以抵抗中國大陸挾政經優勢,藉漢語推動國際社會與其交流而壓縮台灣的國際空間,如果這是一場無聲無息的文化戰爭,相關政府部門豈能酣臥在烽火遍地的戰場而相對無言? 

台灣以正體字繼承了優美的中國文化,對華語文的國際弘揚,不能拱手讓人而自暴自棄,即使形勢不利,也要勇敢的面對這場戰爭。 

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全球經濟的目光集中在中國大陸,「中國熱」是一種國際間最新潮的現象,台灣更可以利用這場現象,以「一語雙文」(一種華語加上正體字與簡體字)單點突破,同時在國際間以全方位的華語教學找出自己的定位或是市場的區隔,將正體字及其背後涵蘊的文化素養,拉高傳播的層級,讓正體字的學習成為國際間認識中國文化或台灣的重要憑藉,台灣才能在此項戰役中保有一席之地。 

如果真的是一場語言文字的戰爭,攘外之前應先安內與鞏固文化的根本,對於現行國語文的推動,必須更為明確與更為深入,過度淺白的國語文教學與考試,只能培養出一批不具文化深度的國民,若不能從精鍊的古文中汲取先賢的智慧,台灣未來的文化將有如無根的游萍,勢必會隨著時勢的移轉而暗淡無光,在國際現實的潮流中被淹沒。因此,當政者應慎思制定台灣的語文政策,跳脫政治意識的束縛而著眼未來百年的文化前途!

------------------------------------------------------------------------------------------------------
最後,感謝蘿莉提供一則新聞,說聯合國廢除繁體字這件事,是誤傳的消息.
挖哩咧~~

聯國廢繁體字? 烏龍啦

【聯合新聞網 紐約特派員傅依傑/十日電】 

日前媒體轉述大陸學者的說法,指聯合國「決定」二○○八年以後只採用簡體中文為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不再繁、簡體並用。此事廣受關注,並再次引發繁簡之爭,其實卻是不實的報導。

首先,早自一九七一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聯合國席次後,聯合國基於尊重會員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語文習慣,當即將聯合國體系內流通的中文,由繁體改為簡體(同樣的,聯合國在一九七一年前基於尊重中華民國,流通的中文為繁體)。因此,一九七一年後,簡體中文即是聯合國內正式及唯一的中文版本,沒有所謂繁、簡並存。

其次,應注意的是,聯合國不會在中文繁、簡體議題上採取立場,外界不應泛政治化。如前所指,無論一九四五年至一九七一年聯合國使用繁體,或一九七一年至今使用簡體,聯合國(準確地說是聯合國祕書處)都是根據及尊重當時會員國(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語文習慣。聯合國祕書處從未、也不應採取立場。據此,外傳聯合國「決定」於二○○八年統一使用簡體中文,並無此事。此說也顯示對聯合國官方語言運作並不了解。

聯合國祕書處所屬中文處現任資深官員劉達政與退休官員花俊雄,在中文處工作逾三十年,兩人都表示從未聽說聯合國當局「決定」於兩年後採用簡體中文一事,指這種傳聞「荒謬」。因為聯合國目前不存在這種決定,依據常識判斷聯合國也不會產生這種決定,更重要的是,聯合國三十五年來簡體是唯一「版本」,因此也「不需要」這種決定。

聯合國目前使用五種官方語言(英文、中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及六種工作語言(五官方語言外,另加阿拉伯語),雖然全球超過十三億人使用中文,但以國別數論,聯合國內使用中文的國家最少(中國為主),因此嚴格說,中文在聯合國內使用度及流通率不大,最常用的是英文。依規定,聯合國散發官方文件應五種官方語言並陳。

兩岸在紐約都派駐專責聯合國事務官員,對傳聞應知真偽,但始終不見澄清,徒令傳聞甚囂塵上,似有失職之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ppybanb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